鄂州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世居考析

鄂州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世居考析

发布:佘定虹 发布时间:2019-10-13 浏览次数:2,437次

白浒镇佘氏,源自昭元祖,根植《铜陵堂》,世居白浒镇,《全球佘氏一家人》大家庭一份子。自一世祖坦公适居于此始而今,历时800余年,后传33代。

坦公,白浒镇佘氏支系缔造之祖,《佘氏宗谱》记载,上祖老籍为安徽大通镇,佘氏宗族的永成公之子(统宗为32世,復公支为9世,起公支为4世),太学生,约元中叶迁武邑(今湖北鄂州),卜居神山乡白浒镇,德配汪太孺人,出于白浒镇汪氏宗族,公、妣卒合葬于白浒镇境内观音山寅山卯向,有墓葬存世。

白浒镇位于长江南岸,古为武昌(寿昌)县治下的神山乡五里,今为鄂州市葛店镇辖区,含白浒镇、姚湖、黄矶三个行政村。据《武昌县志》《鄂州历史纪要》《一统志》《葛店史话》等文史记载,白浒镇“阔东西六里,南北两里。”平顶山西周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其中,三国时鲍家庄关索在此驻山屯兵。居中而峙的神人山为西晋著名道学家葛洪修道炼丹的地方。隋大业元年,县令羲士暄奉昭建城塘县城于神人山南,为纳银贡赋,滨江设置商埠。因长江上段有坐当地很有名气的白浒山,遂将商埠命名为“白浒镇”。自此在当地久有临江两白浒之誉。隋大业五年县治撤销,大业九年城废。隋亡唐兴,白浒镇商贾尽迁,商埠的商业景象无存,仅只少许住民留居。其后白浒镇一直作为一个历史地名而沿用。

白浒镇,自唐初城废商消至宋及元代中叶,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远离集市,少有人居。但其境内有山有湖,自然环境隽秀而宁静,且历史遗存甚丰,文化底蕴深厚。我支始祖坦公选择此地而居,足以体现古时士大夫所特有的乐道安贫,与世无争的文人风范。但随后移民渐增。据《葛店村塆史》记载,至明代中叶,白浒镇住民多达30余姓氏,户以百数计。不少是看中这块土地的丰富物产资源而来,一时长江中的捕捞营生争抢不绝,城塘湖内的种养官司不断,身处其中的白浒镇佘氏支系二十世祖君命公不安于乡野是非,遂准次子益知公迁居岡邑堵城(今黄州),携长子永吉公迁至城塘湖南畔重新建居。以《佘家塆》隶籍神山乡五里,在白浒镇这块土地上,增建了一个以佘姓为名的塆落。但一直以来《佘家塆》只是官方的籍名,而佘氏先祖自称的“溜家地”则在民间广为人知。

白浒镇佘氏支系自君命公迁居新址,宗族遂渐出现了昌盛的景象。由此也演绎出一些光怪离奇的神话故事:人们把相邻的范(饭)彭(盆)熊(雄)黄(璜)几个姓氏的塆子拼联起来加以戏说,越说越奇,越传越广。据考证,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虽然明显的荒诞,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佘、范、彭等姓氏先民在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昌盛和苦难。几个姓氏的先祖都是业儒出身,本来相安无事,历史上除了故事的戏说之外,没有任何恩怨的记忆。但由于塆子都在长江边岸或城塘湖畔,平年尚可自安,若遇洪涝灾害加之常常伴有的瘟疫,在那个历史条件下,都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面临灾难,有的选择逃离,有的选择迁徙。如在某年,临近的一个范姓人居住的塆子,一年之内18位“佳”字辈的先人就折损了11位,6位外迁,仅一位留居了下来;彭姓人的塆子不得已而全部迁离。而我佘氏先祖凭着坚守故土家园的一份执着,始终不离不弃,为佘氏宗族传延了一支血脉,为《全球佘氏一家人》大家庭哺育出一支白浒镇佘氏成员。应该是白浒镇佘氏支系列祖列宗的不朽功德。

白浒镇佘氏支系分谱纂修于道光丁未年(1831),收录在谱的有坦公支下的后裔26世先祖。二修于光绪辛卯年(1891),三修于民国庚申年(1920),公元一九九六年与黄州、新洲、浠水、鄂州等地支系合修,四修的《佘氏宗谱》收录了白浒镇佘氏支系共33世436人,分别为:
一世坦公、二世(楚望)1人、三世(东阳) 1人、四世2人、五世(月林)1人、六世(紫峰)1人、七世(伯玉)1人、八世(吉士)1人、九世2人、十世(信贤)1人、十一世2人、十二世4人、十三世2人、十四世2人、十五世3人、十六世(立勋)1人、十七世2人、十八世2人、十九世3人、二十世4人、二十一世(应)2人、二十二世(日)5人、二十三世(庆)16人、二十四世(懋)21人、二十五世(德)27人、二十六世(裕)45人、二十七世(泰)54人、二十八世(植)41人、二十九世(云)29人、三十世(诒)56人、三十一世(世)67人、三十二世(守)35人、三十三世(臣)1人。

宗谱的代传记录,反映出白浒镇佘氏支系发展的缓慢,同时也体现出先祖一路走过的艰辛历程,在那漫长的历史时期,列祖列宗生活在一个宁静但也十分封闭,且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里。还是走出了始祖坦公、四世祖羽皇公、七世祖伯玉公、十六世祖立勋公四位太学生;九世祖明清公一位恩进士;二世祖楚望公、五世祖月林公、十三世祖正尚公、十八世祖乐文公、乐武公、二十世祖君镕公、君命公、二十一世祖永吉公等八位邑痒生;六世祖紫峰公、九世祖明达公二位郡增生和十世祖信贤公一位邑廪生。

白浒镇佘氏后裔在近代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曾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据史料记载,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城塘湖北畔的神人山是中国军队江南要塞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抗击日寇,同时也打击长江以北的新四军五师,一时山上炮台碉堡林立,佘氏人居的周围到处都是兵营,差役不断。葛店又是保卫武汉的重要门户,中、日军队在此激战,葛店陷落后,日军占领了整个要塞,更是置周边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进驻神人山江防要塞,散兵游勇横行于乡野。直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江北叶家洲南渡白浒镇,长达近二十年的战事才宣告结束,我佘氏后裔亲身经受和见证了那场血与火的历史。

进入现代以来,白浒镇佘氏后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家族的进步。佘氏后裔继承和弘扬祖先热爱家园的传统,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和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一九五四年长江暴发特大洪水,住房和田地全被淹没,洪水退却以后,我佘氏子孙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坚持生产自救,并聚全力在长江边上围筑了一道堤坝,使得住房和40余亩农田不再遭受洪水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自此,白浒镇佘氏后裔开始融入到社会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并有所作为和建树,主要有:佘云生(稳生):解放初期,参与长江中心的沐鹅洲垦洲,创建了沐鹅洲农场,担任场长20多年。佘诒胜(大胜):合作化时期,率先组建黄矶农业合作社,以后长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至到1978年去世。佘世发(海林):1961年时十六岁考入北京军事学院,后任航天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产部总调度室主任,2004年退休。佘世池(三池):80年代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湖北大学教授。佘顺云(和舟):鄂州市三江师范毕业,曾任鄂州市华容区纪委书记兼监察局长.佘洲云(德洲):任职鄂州市华容区工商管理所所长。至今还有7位国家公务员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先后有2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白浒镇佘氏后裔有史以来一直是一姓一塆而居,现为葛店镇黄矶村十一村民小组,1991年在鄂州电厂的建设中,所住的塆子被整体搬迁到原来塆子后的一片高地上,新建了一个居民小区,全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小区仍挂有公安户政部门颁发的《佘家塆》标识,民间仍叫“溜家地”。土地被电厂建设征用后,一部分青年被安置进了工厂,其他在籍户享受着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开始了或工或商的生活。但无论是工作在外还是早已入籍于外的佘氏子孙,始终把根出白浒镇佘氏引为自慰自豪,始终视己身出自于白浒镇佘门,始终称自己为白浒镇佘氏的子孙。惟愿全球佘氏一道,为共建一个文明和谐,有贡献于国家、有奉献于社会的全球佘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

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三十世孙诒年(万年)敬撰

佘家塆(溜家地)的传说

在鄂州电厂煤灰运输公路的北部终点,有一个现代人称为佘家塆的自然村,早年时塆名叫“溜家地”。说起溜家地,多少年以来,乡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 佘字本地方言读音liù)。

说是很早以前,白浒镇的城塘湖畔有两个相邻的塆子,一塆姓范,另一塆姓彭,两个塆子人丁兴旺发达,生活安定红火。但不知何时,两塆不远的一片隐蔽的坳垱里住进了几户姓佘的人家,开始都不以为然,可过了不多久,范家人经常看到做好的饭菜被一条大蛇偷吃一空,彭家人也发现一条大蛇酒足饭饱后在盆子里酣睡。塆内的鸡鸭六畜常常不见踪迹,两姓人顺势寻找,发现丢弃在坳垱子边坎地里的鸡毛、猪鬃,大蛇越来越肥大,大到盆子盛装不下。经阴阳先生的指点,彭姓人搬迁到三里开外的一个高墩子的地方重新安身,范家塆也随之败落,只得邀请亲戚吴姓人进塆结伴居住,并将塆子更名为“笃吴范”,以谐音“毒无饭”警告大蛇不要再来骚扰,但收效不大。大蛇仍然有恃无恐,骚扰和侵袭仍不间断。就在吴范人苦于无力对付的时候,溜家地左上方一个姓熊的塆子壮大了起来,同时右前方不远处的黄姓塆子也迅速扩展开来,熊(雄)黄(璜)左右相挟,大蛇瘫软了,只好溜回到坳垱子里躲缩起来,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吴范塆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溜家地也逐渐衰败成只有上十户人家的一个小小的村落。

佘家塆是塆子的官方籍名,民间仍然叫溜家地。现为黄矶村辖下的十一村民小组,位于城塘湖西边的一块坳垱子地方。塆子不大,十来栋土砖平房门朝北而建,看来很不符合乡间民居建筑的风水要求。背后是一道20多米的高坡,前方200米就是长江,一道不很高的围坝把塆子和塆前的40多亩水田圈围起来,形成一道抵御江洪的屏障,塆子显得非常封闭,唯一可以通向外面的只有塆子东边的一道弯弯曲曲百多米长的蛇形小路。

据《佘氏宗谱》记载,西晋时,将军昭元公因军功受姓于山西雁门,中华万姓之林始而有佘,其后发祥于安徽铜陵,到明代洪武年间,奉旨迁徙来鄂,散居于麻城、黄冈、阳新、鄂城等地。起公房下四支房坦公迁移到白浒镇入籍。坦公后裔将所住塆子取名为“溜家地”,倒也不失风趣文雅。自始祖坦公以后几百年来,受限于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塆子的发展不大,一直只有十来户人家。几十口人全都姓佘,《佘氏宗谱》由居住在黄冈的长房主持,历经了四修,佘家塆的四房坦公支系参与了历届的修谱活动。厚厚一本专序坦公房下先人的传述,不见有入仕的功名记录。全都是先人们乐道安贫,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历史的记载。

全国解放以后,现代文明给这个原本闭塞的小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佘家塆人开始走向社会,融入到现代文明生活建设的各个方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第一个走出塆子到沐鹅洲垦荒的佘稳生,为日后沐鹅农场的创建打下了初步基础,以后一直担任农场场长直到七十年代农场拆销。1961年只有16岁的佘海林考入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供职于七机部属单位,直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产部总调度室主任职位上退休。80年代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的佘三池,现为武汉无线电专科学院的高级讲师。抓住电厂建设机遇自主创业的佘幼成、佘小货的企业已发展到常年用工30多人,既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力的就地转化,也实现了自己劳动致富的目标。在这个只有百多人的塆子里,先后有2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还有7位国家公务员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现在的佘家塆在1991年电厂建设中整体搬迁到原来塆子后的一片高地上新建了一个居民小区,全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土地被电厂征用后,一部分青年被安置进了工厂,其他在籍居民享受着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鄂州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世序1.昭元  2.考 3.酉4.宁 5.拊  6.海  7.晟  8. 傳 9.休  10.熙 11.殷 12.武 13.约14.仲祥 15.荣保 16.积宁  17.迪 18.再兴  19.敏 20.廷玉  21.钦  22.荣华 23.志  24.復 25.茂  26.祥甫 27.彦华  28.胜宗 29.起 30.道通 31.永成32.坦(白浒镇始祖) 33.楚望  34.东阳 35.羽皇 36.月林 37.紫峰 38.伯玉 39.吉士  40.明清   41.信贤 42.刚 43.道 44.正尚 45.宁寿 46.启明 47.立勋 48.安康 49.乐武 50.琏湖 51.君命 52. 永吉(应) 53. 国瑞(日)  54.庆  55.懋  56.德  57.裕  58.泰  59.植   60.云 61.诒 62.世 63.守 64.臣 65.谟  66.显 67.隆  68.光  69.昭 70.祖 71.熙

统宗系目:(昭元公为一世)昭元

  • 顽公之子 字君章  西晋吋登第 为镇海大将军节度使征伐有功敕赐雁门郡佘姓 夫人姚氏 子一:

【02】 昭元公之子 字荣兴  配汪氏           子一:

【02】 昭元公之子 字荣兴  配汪氏           子一:

【03】 考公之子  字海寿  为山阴令  配宋氏   子二:宏(早逝)  

【04】 酉公次子  字永明  登进士第  配吴氏   子一:

【05】 宁公之子  字清之  为太尉   配王氏   子一:

【06】 拊公之子  字宗文  为海宁令  配章氏   子一:

【07】 海公之子  字德荣  为左司马  配谢氏   子二:傳  仁(居江西)

【08】 晟公长子  字福明  江庄宋孝武大明中拜司空 配潘氏 子一:

【09】 傳公之子  字继宗  为河南守  配章氏   子一:

【10】 休公之子  字朝宗  为蓝田令  配江氏   子二: 活(迁处州)  

【11】 熙公次子  字子期  为饶州判  配胡氏   子一: 

【12】 殷公之子  字远宁  为鄱阳令  配章氏   子一: 

【13】 武公之子  字文父  为荥阳守  配童氏   子二: 仲兴(官居浙江) 仲祥

【14】 约公次子  字令员  为海宁令  配徐氏   子一:荣保

【15】 仲祥公之子字子厚   唐益州刺史 原配姚氏 续配周氏 子三:积宁 积宏(居福州) 积宗(无考)

【16】 荣保公长子                   配许氏   子二:远(居汴州) 

【17】 积宁公之子 字子柄            配程氏    子一:再兴

【18】 迪公之子  字光冕            配何氏    子一:

【19】 再兴公之子 字接荣   为太史 配范氏子三:廷秀(无考)廷玉 廷芳(无考)廷玉

【20】 敏公次子  字思玉   为浮梁县丞 配李氏子三:钞(无考)钦 钟(无考)

【21】 廷玉公之子 登唐进士第 为国子博士 配崔氏 子五: 荣华 荣助(夭)明(迁莆田泉州顺德)院(迁广东潮州) 大鹏(迁徽州)荣华

【22】 钦公之子 为中书舍人 配戴氏   子二: 志 词(字原名 居睦州)  志

【23】  荣华公长子  字原兴 为遂安簿 配杨氏  子一: 復历代系目:(復公为一世)

【24-01】 志公之子  字来英  娶姜氏子二:    海(字景和居湖广 子融甫)

【25-02】 復公长子  字景荣  娶汪氏子二:  朝甫(无传)祥甫

【26-03】 茂公次子  字有道 为清溪县掌教  娶王氏 子二:彦华 彦成(无考)

【27-04】 祥甫公长子  字尚体  娶唐氏 子二:胜寀(迁广东)胜宗

【28-05】 彦华公次子 娶江氏子二: 超 

【29-06】 胜宗公次子 一名真公, 字邦及  居马仁山与超公同居铜陵,宋朝一门义聚千三百余口子孙以科第显载姓氏谱 娶章氏  子三: 道本(迁靖州) 道通 道立

【30-07】起公次子  为迪公郎  娶钱氏  子二:  永昭 永成

【31-08】道立公立子(道通公次子)居和州  子一: 

白浒镇系目:(统宗32世  復公支9世  坦公为一世)

坦 公(32-09-01)永成之子  迁武邑(今鄂州)白浒镇 太学生 配汪氏 公妣卒合葬观音山寅山申向  子一:楚望

白浒镇《佘氏宗谱》收录共33世436人,分别为:一世坦公、二世(楚望)1人、三世(东阳) 1人、四世2人、五世(月林)1人、六世(紫峰)1人、七世(伯玉)1人、八世(吉士)1人、九世2人、十世(

白浒镇佘氏,源自昭元祖,根植《铜陵堂》,世居白浒镇,《全球佘氏一家人》大家庭一份子。自一世祖坦公适居于此始而今,历时800余年,后传33代。

坦公,白浒镇佘氏支系缔造之祖,《佘氏宗谱》记载,上祖老籍为安徽大通镇,佘氏宗族的永成公之子(统宗为32世,復公支为9世,起公支为4世),太学生,约元中叶迁武邑(今湖北鄂州),卜居神山乡白浒镇,德配汪太孺人,出于白浒镇汪氏宗族,公、妣卒合葬于白浒镇境内观音山寅山卯向,有墓葬存世。

白浒镇位于长江南岸,古为武昌(寿昌)县治下的神山乡五里,今为鄂州市葛店镇辖区,含白浒镇、姚湖、黄矶三个行政村。据《武昌县志》《鄂州历史纪要》《一统志》《葛店史话》等文史记载,白浒镇“阔东西六里,南北两里。”平顶山西周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其中,三国时鲍家庄关索在此驻山屯兵。居中而峙的神人山为西晋著名道学家葛洪修道炼丹的地方。隋大业元年,县令羲士暄奉昭建城塘县城于神人山南,为纳银贡赋,滨江设置商埠。因长江上段有坐当地很有名气的白浒山,遂将商埠命名为“白浒镇”。自此在当地久有临江两白浒之誉。隋大业五年县治撤销,大业九年城废。隋亡唐兴,白浒镇商贾尽迁,商埠的商业景象无存,仅只少许住民留居。其后白浒镇一直作为一个历史地名而沿用。

白浒镇,自唐初城废商消至宋及元代中叶,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远离集市,少有人居。但其境内有山有湖,自然环境隽秀而宁静,且历史遗存甚丰,文化底蕴深厚。我支始祖坦公选择此地而居,足以体现古时士大夫所特有的乐道安贫,与世无争的文人风范。但随后移民渐增。据《葛店村塆史》记载,至明代中叶,白浒镇住民多达30余姓氏,户以百数计。不少是看中这块土地的丰富物产资源而来,一时长江中的捕捞营生争抢不绝,城塘湖内的种养官司不断,身处其中的白浒镇佘氏支系二十世祖君命公不安于乡野是非,遂准次子益知公迁居岡邑堵城(今黄州),携长子永吉公迁至城塘湖南畔重新建居。以《佘家塆》隶籍神山乡五里,在白浒镇这块土地上,增建了一个以佘姓为名的塆落。但一直以来《佘家塆》只是官方的籍名,而佘氏先祖自称的“溜家地”则在民间广为人知。

白浒镇佘氏支系自君命公迁居新址,宗族遂渐出现了昌盛的景象。由此也演绎出一些光怪离奇的神话故事:人们把相邻的范(饭)彭(盆)熊(雄)黄(璜)几个姓氏的塆子拼联起来加以戏说,越说越奇,越传越广。据考证,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虽然明显的荒诞,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佘、范、彭等姓氏先民在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昌盛和苦难。几个姓氏的先祖都是业儒出身,本来相安无事,历史上除了故事的戏说之外,没有任何恩怨的记忆。但由于塆子都在长江边岸或城塘湖畔,平年尚可自安,若遇洪涝灾害加之常常伴有的瘟疫,在那个历史条件下,都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面临灾难,有的选择逃离,有的选择迁徙。如在某年,临近的一个范姓人居住的塆子,一年之内18位“佳”字辈的先人就折损了11位,6位外迁,仅一位留居了下来;彭姓人的塆子不得已而全部迁离。而我佘氏先祖凭着坚守故土家园的一份执着,始终不离不弃,为佘氏宗族传延了一支血脉,为《全球佘氏一家人》大家庭哺育出一支白浒镇佘氏成员。应该是白浒镇佘氏支系列祖列宗的不朽功德。

白浒镇佘氏支系分谱纂修于道光丁未年(1831),收录在谱的有坦公支下的后裔26世先祖。二修于光绪辛卯年(1891),三修于民国庚申年(1920),公元一九九六年与黄州、新洲、浠水、鄂州等地支系合修,四修的《佘氏宗谱》收录了白浒镇佘氏支系共33世436人,分别为:
一世坦公、二世(楚望)1人、三世(东阳) 1人、四世2人、五世(月林)1人、六世(紫峰)1人、七世(伯玉)1人、八世(吉士)1人、九世2人、十世(信贤)1人、十一世2人、十二世4人、十三世2人、十四世2人、十五世3人、十六世(立勋)1人、十七世2人、十八世2人、十九世3人、二十世4人、二十一世(应)2人、二十二世(日)5人、二十三世(庆)16人、二十四世(懋)21人、二十五世(德)27人、二十六世(裕)45人、二十七世(泰)54人、二十八世(植)41人、二十九世(云)29人、三十世(诒)56人、三十一世(世)67人、三十二世(守)35人、三十三世(臣)1人。

宗谱的代传记录,反映出白浒镇佘氏支系发展的缓慢,同时也体现出先祖一路走过的艰辛历程,在那漫长的历史时期,列祖列宗生活在一个宁静但也十分封闭,且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里。还是走出了始祖坦公、四世祖羽皇公、七世祖伯玉公、十六世祖立勋公四位太学生;九世祖明清公一位恩进士;二世祖楚望公、五世祖月林公、十三世祖正尚公、十八世祖乐文公、乐武公、二十世祖君镕公、君命公、二十一世祖永吉公等八位邑痒生;六世祖紫峰公、九世祖明达公二位郡增生和十世祖信贤公一位邑廪生。

白浒镇佘氏后裔在近代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曾经历过太多的苦难,据史料记载,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城塘湖北畔的神人山是中国军队江南要塞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抗击日寇,同时也打击长江以北的新四军五师,一时山上炮台碉堡林立,佘氏人居的周围到处都是兵营,差役不断。葛店又是保卫武汉的重要门户,中、日军队在此激战,葛店陷落后,日军占领了整个要塞,更是置周边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进驻神人山江防要塞,散兵游勇横行于乡野。直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江北叶家洲南渡白浒镇,长达近二十年的战事才宣告结束,我佘氏后裔亲身经受和见证了那场血与火的历史。

进入现代以来,白浒镇佘氏后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家族的进步。佘氏后裔继承和弘扬祖先热爱家园的传统,用自己的努力创造和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一九五四年长江暴发特大洪水,住房和田地全被淹没,洪水退却以后,我佘氏子孙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坚持生产自救,并聚全力在长江边上围筑了一道堤坝,使得住房和40余亩农田不再遭受洪水的侵袭,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自此,白浒镇佘氏后裔开始融入到社会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并有所作为和建树,主要有:佘云生(稳生):解放初期,参与长江中心的沐鹅洲垦洲,创建了沐鹅洲农场,担任场长20多年。佘诒胜(大胜):合作化时期,率先组建黄矶农业合作社,以后长期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至到1978年去世。佘世发(海林):1961年时十六岁考入北京军事学院,后任航天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产部总调度室主任,2004年退休。佘世池(三池):80年代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湖北大学教授。佘顺云(和舟):鄂州市三江师范毕业,曾任鄂州市华容区纪委书记兼监察局长.佘洲云(德洲):任职鄂州市华容区工商管理所所长。至今还有7位国家公务员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先后有2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白浒镇佘氏后裔有史以来一直是一姓一塆而居,现为葛店镇黄矶村十一村民小组,1991年在鄂州电厂的建设中,所住的塆子被整体搬迁到原来塆子后的一片高地上,新建了一个居民小区,全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小区仍挂有公安户政部门颁发的《佘家塆》标识,民间仍叫“溜家地”。土地被电厂建设征用后,一部分青年被安置进了工厂,其他在籍户享受着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开始了或工或商的生活。但无论是工作在外还是早已入籍于外的佘氏子孙,始终把根出白浒镇佘氏引为自慰自豪,始终视己身出自于白浒镇佘门,始终称自己为白浒镇佘氏的子孙。惟愿全球佘氏一道,为共建一个文明和谐,有贡献于国家、有奉献于社会的全球佘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

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三十世孙诒年(万年)敬撰

佘家塆(溜家地)的传说

在鄂州电厂煤灰运输公路的北部终点,有一个现代人称为佘家塆的自然村,早年时塆名叫“溜家地”。说起溜家地,多少年以来,乡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 佘字本地方言读音liù)。

说是很早以前,白浒镇的城塘湖畔有两个相邻的塆子,一塆姓范,另一塆姓彭,两个塆子人丁兴旺发达,生活安定红火。但不知何时,两塆不远的一片隐蔽的坳垱里住进了几户姓佘的人家,开始都不以为然,可过了不多久,范家人经常看到做好的饭菜被一条大蛇偷吃一空,彭家人也发现一条大蛇酒足饭饱后在盆子里酣睡。塆内的鸡鸭六畜常常不见踪迹,两姓人顺势寻找,发现丢弃在坳垱子边坎地里的鸡毛、猪鬃,大蛇越来越肥大,大到盆子盛装不下。经阴阳先生的指点,彭姓人搬迁到三里开外的一个高墩子的地方重新安身,范家塆也随之败落,只得邀请亲戚吴姓人进塆结伴居住,并将塆子更名为“笃吴范”,以谐音“毒无饭”警告大蛇不要再来骚扰,但收效不大。大蛇仍然有恃无恐,骚扰和侵袭仍不间断。就在吴范人苦于无力对付的时候,溜家地左上方一个姓熊的塆子壮大了起来,同时右前方不远处的黄姓塆子也迅速扩展开来,熊(雄)黄(璜)左右相挟,大蛇瘫软了,只好溜回到坳垱子里躲缩起来,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吴范塆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溜家地也逐渐衰败成只有上十户人家的一个小小的村落。

佘家塆是塆子的官方籍名,民间仍然叫溜家地。现为黄矶村辖下的十一村民小组,位于城塘湖西边的一块坳垱子地方。塆子不大,十来栋土砖平房门朝北而建,看来很不符合乡间民居建筑的风水要求。背后是一道20多米的高坡,前方200米就是长江,一道不很高的围坝把塆子和塆前的40多亩水田圈围起来,形成一道抵御江洪的屏障,塆子显得非常封闭,唯一可以通向外面的只有塆子东边的一道弯弯曲曲百多米长的蛇形小路。

据《佘氏宗谱》记载,西晋时,将军昭元公因军功受姓于山西雁门,中华万姓之林始而有佘,其后发祥于安徽铜陵,到明代洪武年间,奉旨迁徙来鄂,散居于麻城、黄冈、阳新、鄂城等地。起公房下四支房坦公迁移到白浒镇入籍。坦公后裔将所住塆子取名为“溜家地”,倒也不失风趣文雅。自始祖坦公以后几百年来,受限于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塆子的发展不大,一直只有十来户人家。几十口人全都姓佘,《佘氏宗谱》由居住在黄冈的长房主持,历经了四修,佘家塆的四房坦公支系参与了历届的修谱活动。厚厚一本专序坦公房下先人的传述,不见有入仕的功名记录。全都是先人们乐道安贫,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历史的记载。

全国解放以后,现代文明给这个原本闭塞的小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佘家塆人开始走向社会,融入到现代文明生活建设的各个方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第一个走出塆子到沐鹅洲垦荒的佘稳生,为日后沐鹅农场的创建打下了初步基础,以后一直担任农场场长直到七十年代农场拆销。1961年只有16岁的佘海林考入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供职于七机部属单位,直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产部总调度室主任职位上退休。80年代毕业于湖北大学政治系的佘三池,现为武汉无线电专科学院的高级讲师。抓住电厂建设机遇自主创业的佘幼成、佘小货的企业已发展到常年用工30多人,既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力的就地转化,也实现了自己劳动致富的目标。在这个只有百多人的塆子里,先后有2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还有7位国家公务员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现在的佘家塆在1991年电厂建设中整体搬迁到原来塆子后的一片高地上新建了一个居民小区,全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土地被电厂征用后,一部分青年被安置进了工厂,其他在籍居民享受着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

选自《葛店村塆史》——葛店镇人民政府主编

鄂州白浒镇佘氏(坦公支)世序1.昭元  2.考 3.酉4.宁 5.拊  6.海  7.晟  8. 傳 9.休  10.熙 11.殷 12.武 13.约14.仲祥 15.荣保 16.积宁  17.迪 18.再兴  19.敏 20.廷玉  21.钦  22.荣华 23.志  24.復 25.茂  26.祥甫 27.彦华  28.胜宗 29.起 30.道通 31.永成32.坦(白浒镇始祖) 33.楚望  34.东阳 35.羽皇 36.月林 37.紫峰 38.伯玉 39.吉士  40.明清   41.信贤 42.刚 43.道 44.正尚 45.宁寿 46.启明 47.立勋 48.安康 49.乐武 50.琏湖 51.君命 52. 永吉(应) 53. 国瑞(日)  54.庆  55.懋  56.德  57.裕  58.泰  59.植   60.云 61.诒 62.世 63.守 64.臣 65.谟  66.显 67.隆  68.光  69.昭 70.祖 71.熙

统宗系目:(昭元公为一世)昭元

  • 顽公之子 字君章  西晋吋登第 为镇海大将军节度使征伐有功敕赐雁门郡佘姓 夫人姚氏 子一:

【02】 昭元公之子 字荣兴  配汪氏           子一:

【03】 考公之子  字海寿  为山阴令  配宋氏   子二:宏(早逝)  

【04】 酉公次子  字永明  登进士第  配吴氏   子一:

【05】 宁公之子  字清之  为太尉   配王氏   子一:

【06】 拊公之子  字宗文  为海宁令  配章氏   子一:

【07】 海公之子  字德荣  为左司马  配谢氏   子二:傳  仁(居江西)

【08】 晟公长子  字福明  江庄宋孝武大明中拜司空 配潘氏 子一:

【09】 傳公之子  字继宗  为河南守  配章氏   子一:

【10】 休公之子  字朝宗  为蓝田令  配江氏   子二: 活(迁处州)  

【11】 熙公次子  字子期  为饶州判  配胡氏   子一: 

【12】 殷公之子  字远宁  为鄱阳令  配章氏   子一: 

【13】 武公之子  字文父  为荥阳守  配童氏   子二: 仲兴(官居浙江) 仲祥

【14】 约公次子  字令员  为海宁令  配徐氏   子一:荣保

【15】 仲祥公之子字子厚   唐益州刺史 原配姚氏 续配周氏 子三:积宁 积宏(居福州) 积宗(无考)

【16】 荣保公长子                   配许氏   子二:远(居汴州) 

【17】 积宁公之子 字子柄            配程氏    子一:再兴

【18】 迪公之子  字光冕            配何氏    子一:

【19】 再兴公之子 字接荣   为太史 配范氏子三:廷秀(无考)廷玉 廷芳(无考)廷玉

【20】 敏公次子  字思玉   为浮梁县丞 配李氏子三:钞(无考)钦 钟(无考)

【21】 廷玉公之子 登唐进士第 为国子博士 配崔氏 子五: 荣华 荣助(夭)明(迁莆田泉州顺德)院(迁广东潮州) 大鹏(迁徽州)荣华

【22】 钦公之子 为中书舍人 配戴氏   子二: 志 词(字原名 居睦州)  志

【23】  荣华公长子  字原兴 为遂安簿 配杨氏  子一: 復历代系目:(復公为一世)

【24-01】 志公之子  字来英  娶姜氏子二:    海(字景和居湖广 子融甫)

【25-02】 復公长子  字景荣  娶汪氏子二:  朝甫(无传)祥甫

【26-03】 茂公次子  字有道 为清溪县掌教  娶王氏 子二:彦华 彦成(无考)

【27-04】 祥甫公长子  字尚体  娶唐氏 子二:胜寀(迁广东)胜宗

【28-05】 彦华公次子 娶江氏子二: 超 

【29-06】 胜宗公次子 一名真公, 字邦及  居马仁山与超公同居铜陵,宋朝一门义聚千三百余口子孙以科第显载姓氏谱 娶章氏  子三: 道本(迁靖州) 道通 道立

【30-07】起公次子  为迪公郎  娶钱氏  子二:  永昭 永成

【31-08】道立公立子(道通公次子)居和州  子一: 

白浒镇系目:(统宗32世  復公支9世  坦公为一世)

坦 公(32-09-01)永成之子  迁武邑(今鄂州)白浒镇 太学生 配汪氏 公妣卒合葬观音山寅山申向  子一:楚望

白浒镇《佘氏宗谱》收录共33世436人,分别为:一世坦公、二世(楚望)1人、三世(东阳) 1人、四世2人、五世(月林)1人、六世(紫峰)1人、七世(伯玉)1人、八世(吉士)1人、九世2人、十世(信贤)1人、十一世2人、十二世4人、十三世2人、十四世2人、十五世3人、十六世(立勋)1人、十七世2人、十八世2人、十九世3人、二十世4人、二十一世(应)2人、二十二世(日)5人、二十三世(庆)16人、二十四世(懋)21人、二十五世(德)27人、二十六世(裕)45人、二十七世(泰)54人、二十八世(植)41人、二十九世(云)29人、三十世(诒)56人、三十一世(世)67人、三十二世(守)35人、三十三世(臣)1人。

资料整理:佘兆平

贤)1人、十一世2人、十二世4人、十三世2人、十四世2人、十五世3人、十六世(立勋)1人、十七世2人、十八世2人、十九世3人、二十世4人、二十一世(应)2人、二十二世(日)5人、二十三世(庆)16人、二十四世(懋)21人、二十五世(德)27人、二十六世(裕)45人、二十七世(泰)54人、二十八世(植)41人、二十九世(云)29人、三十世(诒)56人、三十一世(世)67人、三十二世(守)35人、三十三世(臣)1人。

资料整理:佘兆平

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佘氏历史
热门文章 更多->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每年最后一月中询召开佘氏记祖会(100)余人...

佘雪曼:香港著名诗书画家

佘雪曼 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佘雪曼先生(1907年4月23日-1993年...

重庆璧山县永川地区佘氏宗亲

联谊分会成立活动会议纪要 时间:二00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十点整 地...

佘氏联谊成立筹备会

尊敬的中华各省市区县佘氏宗亲们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球佘...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安徽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 上联说相传佘氏先祖有人曾任雁门关...

佘家贡姜

铜陵市佘家贡姜厂座落在中国古铜都,铜陵白姜原产地铜陵美丽的铜官...

《艺为人生》佘春明

佘春明,男,汉族,1972年出生,云南玉溪澄江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

重庆市綦江县佘氏迁移情况

綦江佘氏家谱记载:佘氏,是大禹一个名叫雯的小儿子的后代。雯被分...

中国潮汕佘氏宗族的起源考究

由余之后系出隗姓  据《辞源》载:“佘姓,姓氏寻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