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家大院 铜陵文化的特色血脉

佘家大院 铜陵文化的特色血脉

发布:佘定虹 发布时间:2019-11-03 浏览次数:8,222次

资料转载:(2013.10.14)

铜陵世家 世界佘氏的发祥地

历经沧桑 佘家大院盛极一时

铜陵县建立于南唐保大九年(公元951年),佘家大院的建成与之稍晚不到两百年。据史料记载,佘姓起源于山西雁门关一带,后因北宋灭亡,外族入侵,佘姓宗族出于民族气节不事二主,在族人佘起的带领下,随南宋王朝迁徙至长江流域,定居在铜陵境内,以佘家大院为中心,东起金榔马仁山、西至大通和悦洲一带区域。经过数百年的艰苦奋斗,佘氏宗族逐步在佘家大院一带得到极大发展。这个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好地方曾建有天官府、牌坊、文庙、五松书屋、龙宫书室、大成殿学宫、五显祠等古建筑,至今仍有保护完好的天官墓。到了明朝中期,佘家大院已经粗具规模,此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不但农业发展,而且文化商贸日益兴盛。每逢节庆喜日,大院人都要搭台唱戏、办灯会、舞龙灯。大院人还利用依山临江的自然条件,将本地的生姜、茶叶、竹编等土特产品源源销往外地,并利用长江大通良港引进食盐、布匹等日用品。

人才辈出 大院文化源远流长

大院人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为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铜陵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明代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大院人佘可才官至吏部侍郎,在朝中被称为天官,继升左通政。之后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又在明朝连中三进士,名噪朝野。而佘敬中之子佘翘,为一代文豪,他的代表作《量江记》闻名全国,留传至今。

清代康熙年间,铜陵佘家大院的举人佘合宗赴京赶考,适逢康熙帝五十大寿,佘合宗用寿联送贺。康熙行过祝寿典礼便去赏阅寿联,忽见其中有一副寿联,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未有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大寿,从今而后,还余九千九百五十年”,落款是铜陵佘合宗。康熙大悦,次日便召见佘合宗,钦赐进士,加封十府道台职。然而,满朝文武不服,认为铜陵名不见经传,其举人必才疏学浅。康熙便问佘合宗:“小小铜陵,有何独特?”佘合宗奏道:“铜陵虽小,乃八宝之地,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两句话就把铜陵虽小却物产丰富的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从此,“铜陵虽小,八宝之地”的美誉便在朝野传开,并流传至今。

晚清时期,佘腾芳曾出任广东潮州五品同知,他精于金石艺术,其部分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

佘植林曾在浙江为官,勤政爱民,一生清廉,曾因捐资兴学、救济贫民等事迹而广受乡民爱戴。其长子佘小宋博学多才,编译《毒物学》等十多部著作,是我国早年的生物和化学专家。佘植林三子佘贻谦是一位早年走上革命道路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一生追求真理,为挽救民族危亡历尽坎坷,郭沫若同志曾为其题词:“死灰犹可活,百折莫吞声。”佘小宋长子佘世观抗战期间就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易名彭飞。次子佘世光在北大读书时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建国后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报社长、主编等职。

大院人佘秀荣1939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年底组建了本地的第一个党支部,他带领村民积极抗日,配合新四军和游击队多次给敌伪以沉重的打击。佘秀荣及其亲属佘矫泰、佘小五、佘拾林、佘份照等多人先后不幸被捕,惨遭敌人杀害。

科学发展,助推大院走向世界

佘家大院发展现代旅游业的“硬件”得天独厚,但要让其真正走出铜陵,走向世界,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学地规划发展。

景区建设指导思想。要把佘家大院的开发建设纳入铜陵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和近郊都市农业示范样板。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坚持生态旅游与历史观光相结合,将佘氏历史文化融入铜陵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徽商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院文化,让铜陵佘家大院走向世界,名扬四海。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建设历史文化村镇的设想,统筹安排项目布局和建设时序。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特别注意把古镇的恢复性建设与保护生态资源结合起来,要突出历史原貌,体现地方风格。佘家大院的发展是铜陵发展的组成部分,大院文化是铜陵地方文化的集中代表和典型形象,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文艺创作,编辑剧本反映历史风貌。二是要结合村庄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打造城乡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发挥紧靠城市依托城市的优势,发展壮大都市农业资源,把大院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集农业生态、农产品加工、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制定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市委市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建设。市政府先予安排启动资金,用于制订方案、规划论证、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市领导挂帅,组建一个由郊区、文化、规划、城建、市重点工程局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研究方案和措施,再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设立项目办公室,具体实施项目的开发建设。

得天独厚,生姜名扬美景如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大院村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提前八年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该村结合村庄整治,以建设宜工、宜农、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农村为目标,逐步形成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生姜种植、加工是铜陵市的特色产业,大院生姜更是被视为珍品。大院村积极组织生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支持村民创办加工企业,促进了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佘家大院创办成立了铜陵市佘家贡姜厂,该厂生产的“佘家贡姜”牌生姜系列产品被授予“中国优质产品”称号,让铜陵生姜香飘中华,名扬四海。大院的竹编、山茶和农家小吃也都很有名气。

佘家大院紧邻铜官山,幽静的田园风光和喧嚣的都市景物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山下惠溪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灵祐王庙金碧辉煌、香烟萦绕,唐文德元年杨行密突袭宣州进兵于此的磨剑石等景色无不引人入胜。山上目穷千里,长江如练,市容市貌尽收眼底。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吟咏: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今天的铜官山更是人们访古探幽、休闲小憩的好去处。目前市区长江东路隧道正在紧张施工,贯通后,自市中心到佘家大院仅几分钟的车程,这些都为紧靠铜官山的佘家大院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

佘家大院位于铜陵市铜官山东麓,现为郊区大通镇大院行政村。据史料记载,佘家大院原系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镇,始建于南宋初年,是随着佘氏家族由山西雁门关南迁至此而逐步兴盛起来的,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当年此处建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数百户高大气派的古民居、硕大的佘氏宗祠、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以及古朴典雅的寺庙等。铜陵佘氏历代名人辈出,更有志士仁人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在经济文化方面,大院商贾为徽商的重要分支,铜陵“八宝”通过他们流通全国,而大院生姜从宋代开始就被国人视为珍品呈贡皇家。虽然时代发生了沧桑巨变,昔日佘家大院的风光已经不再,但村头的诸多遗址却见证着佘家大院曾经的辉煌,尤其是留存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精神,是岁月所不能磨灭的。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符合铜陵实际,符合百姓愿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精致大气更需要历史文化作底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此就佘家大院历史文化浅述个人之见。

佘家大院铜陵无人不知,但究竟佘家大院的起源、历史、人物知多少,大概就很少有人能够说清了。

佘恩有
—关于发掘佘氏历史文化,发展大院旅游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据考证,铜陵是全球佘氏宗族的祖居地,佘氏宗亲大部分源自铜陵佘家大院。以广东潮汕的月浦佘氏为例,其族谱前就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印着大红篆刻“铜陵世家”,在卷头题词中,当地人佘琼雄写道:“铜陵世家,万代流芳。”此外,谱中刊载的佘氏家庙楹联有:“雁门始世,派出莆阳传宗安庙宇;铜陵分支,根苗鳄水立籍奠乡邦。”在家庙祭奠的祝词中,开头即写道:“晋君赐姓,雁门膺封。铜陵世誉,族望彰弘。”这说明,月浦佘氏由福建莆田迁入,而莆田属于铜陵脉系。月浦这一支脉发展较快,除了目前居住在广东外,还有部分移居国外,新加坡还成立了佘氏公会。在湖南邵东,佘氏宗亲直接用“铜陵堂”作为堂号。2011年10月,在福建莆田召开的世界佘氏宗亲联谊会上,会标醒目地嵌着“族望雁门,铜陵世家”八个大字。这些佐证着一个事实,即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佘姓人,一代一代传承着铜陵佘氏的血脉,佘姓起源于雁门,中兴于铜陵,他们念念不忘的是认祖归宗的中华文化传统。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佘氏知名人士来到铜陵寻根考察,认祖归宗。

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热门文章 更多->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

云南澄江大河口佘氏祠堂,每年最后一月中询召开佘氏记祖会(100)余人...

佘雪曼:香港著名诗书画家

佘雪曼 中国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佘雪曼先生(1907年4月23日-1993年...

重庆璧山县永川地区佘氏宗亲

联谊分会成立活动会议纪要 时间:二00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十点整 地...

佘氏联谊成立筹备会

尊敬的中华各省市区县佘氏宗亲们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球佘...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安徽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 上联说相传佘氏先祖有人曾任雁门关...

佘家贡姜

铜陵市佘家贡姜厂座落在中国古铜都,铜陵白姜原产地铜陵美丽的铜官...

《艺为人生》佘春明

佘春明,男,汉族,1972年出生,云南玉溪澄江人。毕业于云南艺术学...

重庆市綦江县佘氏迁移情况

綦江佘氏家谱记载:佘氏,是大禹一个名叫雯的小儿子的后代。雯被分...

中国潮汕佘氏宗族的起源考究

由余之后系出隗姓  据《辞源》载:“佘姓,姓氏寻源云,...